-
天津“城市大脑”以“物联感知城市、数联驱动服务、智联引领决策”为目标,通过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重点实现“部门通”、“系统通”、“数据通”,打造“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枢,搭建数字驾驶舱,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
目前天津“城市大脑”已接入银发智能服务、“两津联动”、“慧治网约车”、津工智慧、“疫苗接种态势感知”、“冷链食品一码明”等首批重点应用场景。未来三年,天津“城市大脑”将从数字治理、数字惠企、数字惠民领域出发,打造一批具有牵引性、普惠性、感知性的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在“一屏观津门”基础上,不断推进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协调联动,实现“一网管津城”,让“城市大脑”积极“思考”,让城市治理充满智慧,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
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落实,给群众提供最尽心的服务,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全面推动我市政务服务移动端“津心办”建设。天津市官方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津心办”以“精心、敬心、用心、暖心”为宗旨, 2019年12月26日上线起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目前“津心办”已实现APP、支付宝小程序及微信小程序三个使用渠道,三端累计注册人数超千万。上线以来,系统经受住天津“健康码”申领、滨海大筛、两会、高考等高并发量、重点时段检验,为全市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服务保障,成为天津一张亮丽的“数字名片”。
-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体系,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数字城管等现有信息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一张图”。
“津治通”自全面应用以来,在全市各区、街道(乡镇)级战区、社区(村)级战区及全科网格四级实现全面贯通。平台依据各类社会治理事项清单,由区、街网格化管理中心统一派单,实现社会治理事件快速流转处置,全流程跟踪管理;开发“吹哨调度”功能,街道可直接吹哨调度区级处置部门,并对其响应速度、处置情况进行打分评价。
-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统筹推进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推动实现“双胜”“双赢”,2020年2月29日,天津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正式上线天津“健康码”系统。
天津“健康码”系统采用大数据技术,综合个人诚信填报的数据,汇集卫健、政法、公安、电信、交通等部门和各区疫情防控数据,以及通过国家获取到的确诊信息、密接人员信息等数据,依托计算、数据建模进行比对校验,综合判断个人健康风险等级,对人员健康实行分级动态标记,实现特殊时期动态健康认证。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以及推行“互联网+监管”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及系统多级联动应用建设试点,天津市“互联网+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支撑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同时立足天津地方特点和监管业务的需求,积极探索规范监管、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新模式,为构筑数字时代竞争新优势提供基础支撑。
天津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以计算平台为基础、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目前已完成“11227”监管全流程体系及八大基础主题库建设,完成全市各相关单位监管事项目录和实施清单的梳理工作,全面归集汇聚市区两级500余个部门相关监管数据。在推动数据应用落地方面,借助信息化、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态势感知的数据汇聚、融合、洞察、仿真... -
天津市重点关爱群体智能服务平台结合当前重点关爱群体现状,提升重点关爱群体应急服务响应能力,以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重点关爱群体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应急事件问题及时发现、现场快速到达、过程准确跟踪。依托全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对接“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为区域内重点关爱群体建立城市重点关爱群体档案。
平台旨在用有限资源解决应急兜底保障,在充分调研我市各区情况的基础上,从服务于无人照顾的高龄独居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角度出发,设计数据分析关爱体系、物联网关爱体系、人工智能关爱体系等服务场景,提升智能语音和大数据分析2项核心能力,构建重点关爱群体档案库,为我市开展重点关爱群体服务提供有效真实的数据支撑。平台能够有效辅助解决重点关爱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推动社区基层服务水平,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