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数据 | 河北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湖南启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算力指数、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位居全国前列
河北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河北廊坊开发区润泽(廊坊)国际信息港A—11算力中心,机柜上蓝色的服务器指示灯频繁闪烁,海量数据信息在这里运算、分析、储存、传输。
身处成千上万台高速运转服务器间,既不觉得热,也没冷风“劲吹”。“A—11项目整体采用‘智能低碳全域制冷系统’技术,整体节能效率比传统风冷大幅提高。”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笠介绍。
廊坊毗邻北京,数据延时低,除了已投运的A区12栋算力中心,润泽科技在廊坊B—1、B—2新型智算中心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底投运。新型智算中心可实现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投产后将进一步助推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河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健全相关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河北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数据产业快速聚集。截至去年底,河北运行服务器超390万台。在张家口、廊坊等地,河北积极建设新型、绿色的算力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算力的基础是电力。河北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关于破解瓶颈制约助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布局建设,鼓励绿色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优先支持可再生能源供电达到50%及以上的数据中心新建和扩建。
位于坝上地区的张家口张北县,一栋栋算力中心大楼并排而立,与远处山坡上一座座旋转的风机、一排排湛蓝色的光伏板相映成景。
张家口“风光”资源丰富,是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全市近年来已完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3383.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520亿千瓦时。
源源不断的绿电,为数据基础设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张家口近年来推进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算力中心建设,实现算力与绿电协同融合发展。目前,张家口已成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核心城市,投运服务器达160万台。
一批批算力重点项目集聚,在环京地区多点开花。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廊坊、张家口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河北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钢铁、汽车、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文旅等领域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
太行山深处革命老区保定阜平县,曾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孩子们制作服装的春风树服饰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建成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厂。
走进车间,大屏上,裁剪、缝制、制衣等生产环节可视可控;流水线上,高精度自动钉扣机、智能传输分拣等智能设备高效便捷。
“一件校服从裁剪到成衣,以前要半天时间,如今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整个车间每16秒就生产一套校服!智能化设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6%提升至近100%!”公司负责人王海宾说。
河北实施“十万企业上云”行动,搭建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截至今年7月,全省上云企业累计超9万家;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排名全国前列。
数字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也让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
在石家庄四药集团药物研究院,“人工智能+制药”已成为现实。
走进新药研发工作室,眼前并没有显微镜、试管、试剂等设备,而是几台电脑。石家庄四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创新部副部长李媛正在电脑前查看最新的人工智能药物筛选数据。
眼前电脑连接着一楼主控室的服务器,当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时,96个处理单元会一起工作。“药物筛选好比大海捞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针’的大致方位。我们再有针对性地逐一验证,极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和精度。”李媛说。
2022年,石家庄四药集团建立了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筛选平台,已成功开发出基于受体、配体、药效团的筛选技术。“借助该平台,仅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就从几亿级别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100多个新化合物,放在过去至少需要2至3年时间。”李媛说。
建设类似的人工智能创新场景,离不开大量数据运算。
今年年初,石家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投入运营。该中心面向企业、高校等算力需求单位,提供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算力服务,满足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分析等需求。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河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来源:
湖南启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
11月1日,湖南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启动仪式暨湖南省首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中南大学举行。
去年12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开展培训和等级考核评价,提出到2030年末,力争培养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1万名左右。目前,湖南省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开放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等9家高校、科研院所获批项目培训机构资质,覆盖10个职业,为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班分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和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两个职业培训班,学员共计83人。培训采用线上授课和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中南大学知名专家讲授,包括理论知识讲解、专业技术实操以及交流答疑。中南大学将充分整合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及自动化等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实现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实践的全链条培养流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场景,提升培训质量。
另外,湖南省从多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纳入职业技能补贴范围。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的培训学时可登记为参训人当年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对参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取得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直接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取得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直接认定为工程师;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并作为重要参考。同时,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人才库,一人一档,提供跟踪培养服务。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二级巡视员高擎说,人社部联动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湖南在推动方案落实,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本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人社部专技司将一如既往支持湖南在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新华网
乘“数”而上 向“新”而行 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项目支撑、一场场数字之约,为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乘数而上”按下“加速键”——今年,我区新建5G基站5110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数据领域11项标准立项为地方标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据管理、数据要素应用和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等领域一揽子政策文件;投资9亿元的“雅江1号”智算中心破土动工;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57家。近3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保持在14%以上,今年1—9月,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02亿元,高新数字产业已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数”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入保信息、身份证信息都是系统联通共享推送的,办理很方便。”近日,在拉萨务工的当雄牧民平措到拉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业务,仅填写几张表格,不到20分钟便走完了整个业务流程。
如此便捷高效的办事流程,得益于西藏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场景提质拓面,将数字技术加速嵌入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和环节,通过数据汇聚共享的力量,改变高原百姓的日常生活。
“为推动各地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和高效利用,我们充分学习借鉴重庆等地先进经验,上线自治区大数据平台‘藏数聚’组件,实现对发展领域指标数据的采集任务下发、数据填报和数据汇总等22项功能,建立了‘一方采集、多方应用’的数据共享机制,制定印发《西藏自治区‘数据要素×’实施方案(2024—2026年)》。”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业务发展处副处长刘勇介绍。
与此同时,七地(市)陆续建成数据中心,自治区数据中心“1+7+N”体系进一步夯实。
依托自治区大数据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资源,组织打造宏观经济总览、“九大产业”专栏应用场景,通过“大、中、小”屏,以可视化数据展示和数据关联分析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指标一览、运行分析、经济预警和发展预测,实时呈现整体经济的关键指标、详细展示各产业运行情况,初步构建了我区“宏观经济大脑”“九大产业图谱”。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实现411个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完成上云上平台,汇聚数据17亿条,数据共享调用达17万次,分别同比增长28%、14%、64%。
今天的雪域高原,汇聚数据、共享数据的脚步正在加快推进。7月26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西藏自治区分赛在拉萨举办,以“数据赋能乘数而上”为主题,以应用为导向,旨在挖掘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具有西藏特色的典型案例,赋能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中8个优质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多源数据融合赋能西藏经济运行稳定发展”项目获得“区域贡献奖”,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自治区数据管理局)荣获“开拓创新奖”。
以“数”谋新催生高原新质生产力
在山南市乃东区,一朵美丽的“数字之花”含苞待放,作为湖北省“数字援藏”项目的西藏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雅江一号”先进计算中心在此破土动工。
“西藏的清洁能源极为丰富,而体量巨大的清洁电力可以就地低成本转换为算力,再利用算力发展人工智能,成本很低,商业上极具竞争力。”西藏雅江计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双双介绍说,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下,西藏雅江科技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卓越的技术实力,在西藏书写着数字经济的崭新篇章。
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我区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基础配套以及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以数字经济“新引擎”,做优做强做大西藏特色产业,变高原资源优势为现实财富。
坐落于柳梧新区的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井下智能无人化目标,不断探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技术路径,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我们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渊慧说。
不仅如此,如今,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一系列关于“数字”“智慧”“升级”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今年,首届数字西藏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区内外40余家数字行业企事业单位参展,涵盖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数字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自治区数字信息行业协会副会长伍军介绍说,“这座极具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不仅汇聚了各方智慧,也为西藏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了数字信息力量。”
全“数”前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再次来到拉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目一新。
作为全区数字经济集聚区,拉萨高新区招引、培育的企业主要涉及数字经济、金融服务、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西藏自治区共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占西藏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1个等。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注册数字经济类企业2760家,其中今年新招引落地数字经济类企业91家,实现数字经济产值55.48亿元,实现税收2.37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拉萨高新区数字产业的发展就是西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些优秀企业的涌现,不仅推动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为西藏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活力。从基础薄弱到底座夯实,从“一人使用”到共享共治,从“各自为政”到数实融合,西藏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认定数字化转型骨干企业、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等措施,正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为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数”前进,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发展备受关注、承载期许。今年7月,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层论坛在拉萨举办。论坛上发布的《西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指出:西藏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要上下联动,构筑全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一盘棋”;双向赋能,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攻坚行动;适当超前,推动数字基础设施融入全国一体化布局;治理创新,释放数字化改革红利,推动共富普惠发展;双向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和东西协作合作生态。
展望未来,西藏将紧抓机遇,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基建为支撑,以融合赋能为抓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打造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西藏样本”。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