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数据·天津 | 红桥区首家公共数据运营企业定名;滨海新区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红桥区
红桥区首家公共数据运营企业定名
日前,红桥区首家公共数据运营企业定名为“天津市红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通过红桥区数据局、区国资委联动共建,以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资源潜能为目标,全面助力红桥区公共数据资源应用发展。
据介绍,红桥区将指导企业以红桥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推动者、高质量数据资源集成开发者、数据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实践者、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保障者为价值使命,立足全区公共数据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重要行业数据运营可靠企业以及区域数据交易和运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将重点布局数据开发与运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政企数字化服务三大版块,推动红桥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红桥区数据局将以企业定名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府指导和调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扩大公共数据供给,提高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深化数据资源配置改革,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统筹发展和安全,鼓励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动应用创新,促进区域数据产业健康发展,营造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良好环境。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数据局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深挖政务数据“存量”、提升数据资源“质量”、紧抓新建系统数据“增量”,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路径,全力打造“数据要素×”发展良好生态。
深挖政务数据“存量” 建立区级政务数据“一本账”
新区数据局积极开展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专题培训,加强新区数字化人才培养及能力建设,提高数据资源管理的应用水平。同时,系统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建立了区级政务数据“一本账”,实现了政务数据的全面梳理和科学管理。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总编目数量已达到5000余个,其中库表、接口等高质量数据编目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了“编目数量”的跨越式增长。
提升数据资源“质量” 夯实数据资源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家部委数据直达基层工作要求,新区数据局深度挖掘应用场景,扎实推进各部门按照权责对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发布的目录开展核查,确保政务数据目录“应编尽编”。同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紧抓新建数据“增量” 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新区数据局严格把关信息化项目验收标准,推动新建系统完成资源目录发布和数据挂接,同时,着力加强全区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作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新区数据局着力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聚焦“数制、数安、数治、数通、数市”,建立全闭环式数据运营责任落实保障体系,构建“一支撑、三分区、五平台、N场景”独具新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运营框架。“我们将深入挖掘打造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据商,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提高数据要素对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和驱动力。”新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残联
市残联开展“津志集”志愿服务公益市集志愿助残活动
“您的名字叫什么。”“您好,我想办张卡!”......一边是听障人士打着手语,一边是屏幕上自动“翻译”出文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让更多听障人士被“听见”。
10月30日,由市残联、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联合举办的2024年天津市志愿服务公益市集——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专场活动在津湾广场亲水平台举办。此次活动以“数字赋能,以文明之光照亮生活,有爱无碍,可及可感”为主题,通过公益市集活动,展现“科技助残”力量,加强残健共融,提升全社会对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关注度。
在展区内,一款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摄像头前,展位工作人员左右手交替挥舞,嘴角伴随手语动作微微上扬,一旁的显示屏上,“我很高兴认识你”7个字立刻显示出来……
“我们和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联合研发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可以针对手势、姿态、动作以及表情等进行智能识别,在显示屏上实时进行手语翻译。”天津鲸言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倩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新友好图书馆、市行政许可中心等场景应用。
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展位内,屏幕上连续播放着大学生志愿者们拍摄录制的手语导览视频。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师于晓蕾介绍,今年四月份,聋人工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发起“指尖上的天津文化地图志愿服务项目”,将AI技术融入沉浸式体验,为本市知名公共场所和文化景点拍摄录制手语导览视频,优化听障人士游览交互感。
“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手语导览视频,目前已经制作了十余期。通过这些公益类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了听障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参与感和获得感。”于晓蕾说。
活动中举行了海河旅游观光带数字无障碍环境开通仪式。记者了解到,作为天津市2024年民心工程之一的海河旅游观光带无障碍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日前完成。海河旅游观光带无障碍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以海河沿岸永乐桥到赤峰桥约5.6公里地段滨水空间为重点,新建2处轮椅坡道,增设46处缘石坡道,安装51套过街提示音响、64处无障碍标识、438米无障碍扶手,辐射带动海河旅游核心区域无障碍环境整体跃升。
配合海河旅游观光带数字无障碍环境提升,作为服务残疾人、老年人生活的数字平台“融畅APP”同步上线了无障碍出行导航标识系统,以数字科技改善残疾人朋友的出行,助力数字化无障碍环境建设。
活动中,除了科技助残项目展示,现场还设有非遗技艺展示、残疾人产品义卖、专业服务、体验活动与政策宣传等版块。来自全市的49支助残志愿服务团队将带来文创产品、非遗作品、治愈咖啡、手工艺品等进行义卖,义卖收入将全部用于残疾人高危家庭的照护服务等。市残联还将为残疾人朋友及市民朋友推介“融畅”APP手语视频、3D景观等无障碍功能,同时提供政策宣传、心理咨询、科技体验等志愿服务内容。
“我们要通过全市的残疾人动态信息调查,不断了解残疾人在康复、就学、就业、出行等不同领域的科技需求,进一步拓宽科技在助残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精准对接,让科技更好地改善残疾人生活,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追求幸福生活。”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简旭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