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数港专栏 > 正文

一周大数据 | 宁夏、湖南、山东在数字经济方面有哪些新动态……

来源:宁夏日报、湖南日报、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24-08-18

宁夏“乘云而起”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

一秒钟在互联网上可以干什么?

发送一条即时消息,打开一个网页,刷新一条短视频或是获取新闻信息,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算力。目前,算力已经像水、电一样,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抢抓机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为各地的“必答题”。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宁夏立足自身优势,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以数实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关键增量。

(一)

腾格里沙漠南缘,中卫市北郊数据中心机房里,一排排服务器微微作响,密密麻麻的硬盘不断闪烁着绿色微光。巡轨机器人沿既定轨道来回运转,将各服务器运行情况及时传入终端,实时显示在监测屏幕上。这是中卫市“东数西算”工程最新的应用场景。全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这一温度的指针,正指向了特定产业的发展热度,让宁夏成为全国最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

如果说存储的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底座,那么作为新型生产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无疑就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底座。如何夯实数字经济的底座?答案是:苦练内功。

苦练内功让发展内在有力量,让发展决心更笃定。

宁夏先后出台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中卫数据集群建设、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等规划和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推进枢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出台宁夏枢纽建设“32条”、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18条”等政策,从能源保障、项目支持、财政补助、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建成9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在建数据中心18个,标准机架数9.62万架。智算、超算与通算并驾齐驱发展,建成全国“万卡级”智算基地,智算卡达8万张以上,算力供给加快增长。 目前,宁夏已开通银川和中卫两个出省方向,出省总带宽21T,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实现直连,与全国90%以上地区光纤直连传输时延控制在8至20毫秒以内,可满足全国95%以上算力需求。“双中心”地位明显提升,第一增长极作用初步显现。

加强数据“聚、通、用”,推动社会“治理”逐步迈向“智理”。宁夏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已建立起全区统一的政务云和覆盖全省域的电子政务外网。自治区政务数据平台及五大基础数据库、九大主题数据库加快部署实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逐步形成。

以数据赋能为动力,强力推进审批、监管等6个领域系统打通融合,2023年以来,国家部委55个、自治区53个审批系统已全部实现对接,33个自治区监管系统实现了统一入口、单点登录,宁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已与人民调解、社区警务、法院诉前调解、智慧消防等多个治理类系统打通连接,实现全区矛盾纠纷一网归集、多元化解,逐步破解了基层和群众反映多年的系统壁垒、重复录入等难题。

(二)

宁夏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62家,全区上云企业达2000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9.4%。

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一套套娴熟、流畅的操作把工业智能制造的灵巧精细演绎得淋漓尽致。该公司采用“机器人”对下线产品进行“健康体检”的场景让人震撼……与传统制造业相比,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软件等技术于一体的“机器人”,通过智能控制“大脑”自主决策,代替人工完成各种铸件表面瑕疵检测任务,检测质量更高效更精准更可靠。

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并建成国内首例百万吨级烯烃生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4.0智慧工厂,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是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金刚线切片制造基地……

“乘云而起”,宁夏实施数字赋能计划,推动高端装备等10条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带动26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制造装备、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企业均已借“数”转型,先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正给传统制造业注入新活力。

向新而动,蓄能未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宁夏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竞逐发展新赛道。宁夏通过不断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布局,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建成全国首个芯片适配基地,首批完成沐曦、华为、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4款国产AI芯片与多款大模型的交叉适配。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推理训练、应用推广实现突破,九天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16个大模型在宁夏落地训练。

“高”是增量的文章,“新”就是对存量的激活,通过不断创新,发挥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当下,宁夏正积极探索“大数据+”行业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与水利、供销、交通、医疗、教育等多行业多维度、多场景的应用。

未来已来,宁夏有“数”。

来源:宁夏日报


竞跑数字化转型,湖南有何新“打法”

2023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发布两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全国60多个城市和地区入选,湖南的长沙、株洲、娄底三城榜上有名。

8月12日至13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片区调研交流在长沙举行。来自长沙、太原、长治等17个试点城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数字化转型经验,探索转型新路径。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湖南有什么新“打法”?如何领跑争先?

面对新一轮区域竞赛,“湖南智造”底气足

竞跑数字化转型,不少地方已有行动。

宁波的资金支持是一大亮点。当地提出,对列入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按照不超过实际投入总额的30%,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

武汉、石家庄则聚焦平台建设。两地都提出,要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

湖南,与“数”有缘。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就诞生在湖南。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云上,可算之“数”激荡。湖南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底座。截至6月底,全省总算力超6000PFlops,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排名全国第8。

地上,产业动能澎湃。湖南数字经济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突破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研究院院长夏鹏认为,湖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领域产业基础雄厚,转型需求强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应用场景。

用得好、回报快,企业转型有动力

数字化转型,企业是主体。但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差、意识薄弱,资金和技术有限。

如何激发中小企业转型动力?座谈交流现场,全国多地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要让企业尝到切切实实的甜头才行。

在烟花之乡浏阳,烟花鞭炮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在45岁以上,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一位浏阳烟花厂厂长表示,数字化转型不能太“折腾”,数字系统要易上手、易操作,工作要比没改造之前轻松,转型才可持续。

基于这一思路,浏阳烟花产业广泛征集服务商,聚焦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从单个场景、模块入手,打造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让企业用得好、回报快。

不同行业千差万别,找对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很关键。

分业分级推进,打造样本标杆。长沙选定工程机械、先进计算、生物医药、烟花鞭炮作为试点行业,广泛征集480家规上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在细分行业和场景中“立标打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政策先行,打消企业后顾之忧。记者了解到,为降低企业转型门槛,多数试点城市都出台了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如长沙按照1∶1的比例,对企业数字化改造、应用场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给予资金补助;娄底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共享技术资源,建成涟钢5G+AI钢表面质检算法、美程陶瓷“电陶云检平台”,赋能产业链协同转型。

据介绍,目前长沙首批74家试点企业已完成诊断,进入改造实施阶段;其中34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长沙市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数字化产品410项,中小企业可像“逛淘宝”一样,在平台挑选适配的转型服务。

理解企业需求、提高响应速度,选好服务商很重要

高效稳定的服务商管理体系,是保障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的关键因素。

娄底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服务商分为总包商和全市场化两种服务模式。前者由政府主导选择,有利于压实服务商责任,但其提供的转型方案往往达不到企业要求;后者虽服务能力较强,但对于投入小的改造项目积极性不高,后期推广难度大。

如何破题?

娄底创新采用“赛马机制”,以首批试点企业为“裁判”,择优选出签约数量多、改造效果好、产品性能优的服务商。同时,政府提供资源支持,明确目标任务,压实经验复制推广责任,助力基础薄弱企业实现改造升级。

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大量对接沟通工作,服务商需扎根本地,充分理解企业需求、提高响应速度。长沙经开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创建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配备优质团队深耕园区,为园区企业提供应用示范、技术创新、资源协同等服务。目前已有多个数字化转型方案在园区落地推广应用。

根据省工信厅数据,今年上半年,湖南新增71364家企业上云、7063家企业上平台;新建设智能制造企业532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843条(个)。

来源:湖南日报


山东发力数字经济 首批15个数字产业集群公布

日前,山东省公布涉及人工智能、高端软件、数字终端、虚拟现实等主导产业的15个集群,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据了解,数字产业集群指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数字经济核心领域的企业及科研、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行业和公共平台,在地理或网络区域聚集而形成的产业活动空间形态和网络化组织形态。

近年来,山东深度促进数实融合,激发数字经济“强引擎”,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此前,山东提出推进核心产业倍增行动,依托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场景示范带动,持续提升数字终端、先进计算等优势产业总量规模,巩固扩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能源电子等重点产业基础优势,布局抢占元宇宙、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赛道,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保持10%以上增速。

今年以来,以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为重点,山东培育认定首批“首件套”产品73个、数字产业先锋企业30个、数字产业集群15个,形成涵盖产品、企业、集群完备的支撑体系。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山东省设定目标,力争今年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9%左右、核心产业占比达到9.5%、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

随着山东推进发展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迎来投资机遇。

2023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3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超过47%。其中,山东省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已跻身行业前列,如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歌尔虚拟现实高端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一,海信电视、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2023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0%、软件业增长16.6%,分别高于全国8.5个、3.2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8。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7.3%,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国内前列。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50%。

截至2023年底,山东累计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00公里。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双超1000亿,接入企业数全国第二。初步建成“1+3+44+102”的山东工业云体系,形成覆盖16市的“山东算网”。新培育5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以上产业大脑。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加快推进数实融合,重点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能源、农业、海洋等领域实现更高水平数字化。

今年7月份,山东省发布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和入库培育名单。该份建设试点名单中,包括激光装备产业大脑、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大脑、橡胶轮胎(新材料)产业大脑等32个产业大脑。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产业大脑建设中,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或牵头建设,如新闻纸龙头华泰股份便是造纸(新闻纸)产业大脑建设的核心企业。

山东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将加快100亿元数字经济基金落地,发挥专项基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十大工程”领域重大项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落实集成电路、稳链保供、人才引培等扶持举措,推动更多企业享受国家集成电路和软件税收优惠,进一步提高财税等政策服务引导效能。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高标准组织系列对接交流活动,搭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载体渠道,加力塑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