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数据 | “2023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公布;浙江跑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上海:“2023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公布
中新网上海10月12日电 巴塞罗那国际展览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方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方面,12日共同在沪发布了“2023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
“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当日开幕。据悉,“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是“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目前在亚洲唯一的落地活动,旨在为全球城市管理者和智慧城市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的平台。
开幕式上,“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优秀案例”“出炉”,上海的“两网”建设、麦地那智慧城市体验、大阪府智慧城市战略、数字淮北、无锡雪浪小镇、新加坡智慧建筑赋能、Neolis公共交通网格优化设计、香港智慧机场、鹿特丹韧性城市、Hello老友智慧守沪共建人民城市十个案例获得殊荣。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表示,当今时代是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他指出,上海将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持之以恒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加快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迈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余晓晖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们诚挚希望汇聚全球智慧,持续推动各界交流、合作与思想碰撞,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和新机遇。”他说。
巴塞罗那市市长豪梅·科尔博尼在视频发言中期待上海与巴塞罗那继续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上海国际友城——非洲新兴智慧城市代表,温德和克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席沙费舒纳·山姆·努乔马在致辞中表示:“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上海是我们的姐妹城市,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遥遥领先,我们可以学习上海的先进经验。”
作为博览会重要同期活动,2023“全球智慧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开幕,围绕“世界智慧城市之桥”的主旋律,来自上海、安徽、巴塞罗那、新加坡等的代表齐聚大会,就智慧城市发展方向、战略展开深入探讨。创办于2011年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简称SCEWC)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展览集团主办,联合国人居署、世界经济论坛、西班牙工业部、巴塞罗那市政府等机构联合支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城市和社会智慧化发展和转型的智慧城市主题展会。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城运规划处处长沈金波就上海市数字治理“两张网”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两张网”的场景应用、未来展望进行了分享。沈金波指出,“两张网”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创新探索,上海将继续着眼于从数据治理、普惠应用、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建设,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
“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Tech G)同期举办。本届展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瑞士、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荷兰、英国、以色列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近200家科技企业,整体规模约3万平方米。据悉,作为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本届展会以“智慧生活新入口”为主题,汇聚前沿科技新产品,打造创新场景式观展体验,建立多维度行业交流平台,助力行业开启“加速跑”。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旨在展示消费电子产业领先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搭建国际化品牌汇聚、产业协同、创新引领、市场升级的商贸及宣传平台。”他介绍,今年,在展会现场我们着力打造“梦想家”“慧生活”“潮玩乐”“在路上”4大展区,提升现场互动,开辟消费电子新场景,打造消费热点、激发消费潜能、提升消费体验。顾春霆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探索“展会+消费”的新模式,放大展会的溢出效应。
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2023-2024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面世,该“白皮书”归纳出中国消费电子行业三大新特征:新周期:科技经济双周期拐点已至,消费电子将迎趋势上行;新场景:需求变迁,驱动智能化和高端化场景纵深创新;新格局:全球格局重塑,中国品牌从“走出去”到“国际化”。
浙江:跑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点线面”宁波模式成为工信部向全国推广的八种智能制造模式之一;获国务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网络与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省宁波市交出了一份亮眼“数字”成绩单。
近年来,宁波持续探索数实深度融合,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从块状经济到先进数字产业集群的华丽转身,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3年,是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开局之年,宁波将锚定“一城四高地”,不断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
跑出加速度 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9月7日,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IC芯片封测项目二期在宁波余姚落成。据了解,二期项目总占地500亩,一阶段完成建设300亩,建筑面积超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1亿元,满产将达到年产130亿颗芯片。
“这一项目的落成标志着甬矽电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甬矽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顺波介绍,仅用5年时间,甬矽电子营业收入从2018年0.38亿元升至2022年21.8亿元,年均增速达235%。在中高端封测领域,国内市场份额进入前六,位居全球前20。
甬矽电子只是宁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回望过去,宁波数字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有到优的飞跃。
数据显示,2022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119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达16.4%,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5个百分点,拥有国家特色火炬基地(6家)和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家),数量居全省前列。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显示,宁波位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新一线,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多年来,宁波以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为抓手,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培育优质数字企业梯队,构筑高能级数字产业平台体系,稳步形成了具有辨识度和特色竞争力的‘材芯端贸软’(电子材料、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数字贸易、软件与互联网)五大产业集群。”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2022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达710.6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63.5%。集成电路领域形成“集成电路材料、装备-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行业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构建起“一链四区”(集成电路产业链,鄞州区、北仑区、前湾新区和镇海区)发展生态,电子信息材料在溅射靶材、功能膜材料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宁波持续推动企业梯队提级创牌,实施企业“上云、上规、上市、上榜”行动。截至目前,拥有百亿级企业31家,千亿级企业(集团)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7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3家,连续6年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352家,居全国城市第5位。
亮眼的数据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助力。近年来,宁波相继制定出台《宁波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2021-2025)》《宁波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宁波市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2022-2026)》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宁波出台《宁波市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的“任务书”和“作战图”就此铺开。其中明确“一城四高地”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全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全国产业数字化引领高地、全国数字科技创新高地、全国数据制度创新先行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
力争到2027年,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跃上新台阶,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领跑全国。
重大项目带动投资 数字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宁波全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投资倍增行动,重构数字经济投资工作体系,深化落实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服务机制。
记者从宁波市经信局获悉,今年1月至8月,宁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投资192.4亿元,同比增长50.6%,高于全市固投增速41.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0%,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24.1%,比2022年底提高6.8个百分点;数字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58.2%,位列全省第二。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一批引领性、支撑性和示范性较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正有序推进,源源不断为宁波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26个省重大数字经济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6%;市数字经济十大标志性项目已有9个实现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3.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2%,均快于面上数字经济项目投资进度。
宁波是全球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拥有基础材料和产业链配套能力两大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以前湾新区为例,今年已累计引进冠石光掩膜版制造、鼎声晶片电阻二期、中电化合物半导体扩产、安建半导体IGBT模块工厂二期等4个数字经济产业类项目,总投资27.75亿元。未来,这些项目建设落成后,将大大助力当地半导体产业强链补链。
数年来,前湾新区陆续引进50余个半导体产业链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材料等,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链。
得益于此,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群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又一颗光耦芯片日前通过了AEC-Q101车规认证,此芯片是新能源汽车“三电”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帮助汽车电动机实现高效运转。如今,群芯微电子已成为全国拥有AECQ车规认证数量最多、覆盖产品类型最广的光耦芯片生产企业之一。
群芯微电子创始人陈益群表示,目前,企业核心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将重点拓展智能家电、工业控制、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四大产品领域。
在数字制造业方面,宁波高质量建设磁性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产业集群,谋划落地了甬矽半导体、杉杉硅基材料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在数字服务业方面,宁波大力推动鲲鹏生态产业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下一步将实施数字内容优质企业“发现计划”,推动省级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创建;瞄准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快推进技术探索,加强企业引育,创新场景应用,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深挖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
近段时间,多个重要会议提出要加强新型工业化相关研究部署。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高端、智能、绿色相互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多年来,宁波深入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加快“三个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应用稳步走深向实;不断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智慧城市效能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消费示范引领作用,新业态模式不断涌现;新基建项目快马加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当前,宁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工业体系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重点行业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协同。科技攻关创新进一步强化,聚焦智能芯片、高端软件、高性能信息材料等产业,实施三批共238项重大攻关项目,其中数字经济领域54项,带动研发总投入超过5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载体。
高新技术企业频现,宁波有3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截至目前,今年共新增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958家。另外,宁波还将数字技术融入绿色工厂培育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数字能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检测数字系统等,全市361个数字化车间项目投产后,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18.26%。
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宁波正在加强未来赛道谋划,强化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开展未来产业专项政策研究,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为引领,与全市重点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合作,建立“未来产业科创朋友圈”,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驾驶、柔性电子、石墨烯基新材料、智能传感等细分产业,宁波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先导区获评全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创建对象。
业内专家建议,下一步,宁波要对各个重点产业的核心问题和投入重点进行分析谋划,既要面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应着眼于长远布局,深挖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在实现核心技术及源头技术的突破积累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应进一步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为我省首个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数聚廊坊,智享未来。10月13日下午,河北省首个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
据介绍,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资5.1亿元,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内。该中心采用人工智能和通用计算组合的多元算力架构,使用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规划300P计算能力,其中一期工程100P计算能力(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上线后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支撑人工智能企业业务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廊坊市数据产业迅猛发展,华为、润泽、联通等多家业界头部企业齐聚廊坊,为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廊坊市发改委主任董丽萍介绍,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有力推动廊坊“数实融合”步伐,以“数”强“实”,助力廊坊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等市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采用了华为全栈解决方案,是完全自主创新的软硬件平台。中心上线运营后,将形成“一中心、四平台”架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承载基建基础设施、软件基础设施及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平台包括公共算力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在当天举行的“数聚廊坊 智享未来”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仪式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申江万国数据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科研机构、企业入驻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科研单位、企业发布了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合解决方案。
同时,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加入新一代算力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