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滨海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3400亿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4-09-09

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筑牢数字基础设施根基、创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发展的步伐,开拓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截至2023年,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3400亿元,占天津市近60%,在全市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释放数据要素功能

近年来,滨海新区夯实“城市大脑”数字化底座,统筹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智慧滨海“一张网、一朵云、一条链、一中心、一平台”体系,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约1.45万个,基本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在提升网络通信服务能力方面,新区移动互联网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和千兆宽带用户数较上年末净增将近18万户。

新区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为契机,搭建 “一支撑、三分区、三平台、N场景”的“1+3+3+N”运营框架。同时,深化数据交易运营新场景,加快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2024年上半年累计数据交易额超4亿元,挂牌数据产品1300余个,入驻合作伙伴超400家。

数字产业化水平提升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

信创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新区高水平建设中国信创谷,信创海河实验室引领作用不断凸显。聚集信创企业1000余家,拥有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两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育了飞腾、麒麟等领军企业,打造了国内领先的“GPU—操作系统—数据库”全产业链条。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新区聚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500家,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打造近300个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场景。

大数据领域发展成效显著。新区构建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6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试点示范,1个项目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

平台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云账户、滴滴出行等一批龙头企业加速发展。全区平台类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形成灵活用工、网络货运、居民生活服务、互联网销售、循环经济物流、直播产业平台等平台经济企业六大特色集群。

新区持续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立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数字商务、数字物流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京东、菜鸟建设外贸综合载体,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65亿元。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建成智能农业示范园区4个,科芯(天津)生态农业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数字农业农村优秀项目。

五大数字提升工程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新区将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发展以数据为主要要素的数字经济,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新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区将实施五大数字提升工程。”新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实施数字提升“夯基筑底”工程,适度超前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协同布局算力基础设施,重点布局应用基础设施,加快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实施数字提升“源头活水”工程,高质量运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数据交易+算力交易+大模型”可信流通交易4.0新模式,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通起来”“活起来”;实施数字提升“数实融合”工程,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图谱,推动新区特色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并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灯塔工厂”等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实施数字提升“智治滨海”工程,以“智慧滨海”建设为统领,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政务、社会治理等场景应用,形成示范推广效应;实施数字提升“先行先试”工程,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试点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为全国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滨海新区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