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港精选 | 2023,平台经济潮涌何方?三个层面看发展!
平台经济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之一是“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平台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平台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2021年中国互联网百强营收达4.58万亿元,预测2030年平台经济的总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平台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观察:
平台经济的浪潮涌向哪儿?
网约出行、线上订餐、直播购物、云端会议……每一个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及工作场景,如今已然被平台企业们提供的各式产品和服务所覆盖。
当人们在衣食住行间享受着技术进步、模式创新等带来的红利时,平台经济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等都是这一经济模式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巨头代表。
不过,硬币总有两面性。回顾上述任何一个巨头养成的过程,无不经历快速规模扩张、烧钱补贴大战等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平台经济要走向“规范化”与“健康态”,就需要立规矩且明确底线,于是,悬在平台企业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强监管时代启幕。
过去的2022年,之于平台企业而言,仿若一个漫长的寒冬。既有新冠病毒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低迷的昏暗底色,也因监管不明朗,它们发展基本面持续承压,不得已进行战线收缩,甚至主动抱团取暖。
期间,一场互联网裁员的风暴,不单单席卷了中国后厂村,还掀动了美国科技巨头的中心硅谷。
2023年的到来,会否是个黎明,让平台企业迎来那道刺破寒冷冬夜的曙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平台经济,也在问路前方。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23年经济工作的相关部署中,针对平台经济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过去针对平台企业开展的多维度专项重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推动平台企业逐步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如今顶层设计层面对平台经济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做好平台企业的主业,赋能实体企业。”
即便在2022年开展裁员降薪、业务“瘦身”等调整动作,盘和林认为,平台企业在2023年的主旋律依然主要是降本、增效、提质。另外,和过去的“无序扩张”有很大不同,当前的新兴行业、实体企业都需要平台企业予以效率赋能,充分释放平台经济的创新引领作用。
平台企业经历过内部整肃与战略调整后,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发现,阿里、京东等企业纷纷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实融合为方向进行转型布局。“中国的平台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引领下的产业要素整合,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耦合度。”陈端认为,平台经济的发展脉动,还需着眼于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与世界同频才能形成对国家数字竞争力的有效支撑。
对此,盘和林分析,平台经济的创新发展会有两条长期路径选择,分别是硬科技与出海。“但这两条路径较为漫长,很难短期见效,更加需要平台企业的长期布局。”
展望:
2023年,从三个层面看发展走向
一、宏观经济层面:经济运行压力与提振发展信心并存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从2022年平台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正逐步传导、带来的影响已逐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营收增速出现下滑,反映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不足。
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从全球经济复苏经验来看,疫情高峰过后,消费会随着防疫措施调整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平台经济复苏将营造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仍然稳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的优势地位没有变,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网络基础更加坚实。5G基站数量达225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7亿,在连接规模和“物超人”比例上远远高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我国是数字经济大国,拥有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近日国家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将进一步增强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政策要求层面:支持发展与监管常态化并重
2021年以来,平台经济发展基本面持续承压,主要平台企业的营收增速、利润水平、市值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22年以来,国家多次部署支持和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3月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7月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一系列政策要求释放出国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强烈意志和积极信号,对2023年平台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塑造了积极利好的基本面。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支持和促进的前提是规范和健康。支持平台经济并不意味着平台企业回到过去追求快速扩张、进行“烧钱大战”等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而是支持平台经济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引导和推动平台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互联网+”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效率方向发展。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竞争监管,国外的监管执法效果表明,公平竞争监管并没有限制平台经济的发展活力,反而使得有创新力的平台越发强大。因此,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是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通过,此次修订提升对平台经济竞争监管的适用性,增加了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垄断行为。预计2023年,对于平台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开展排挤、限制竞争对手的行为将进行常态化治理,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将加快形成。
三、行业发展层面:转型创新与国际拓展并举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平台企业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预计2023年我国平台企业在转型创新、国际拓展方面将再上新台阶。
从转型创新看,平台企业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步伐加快。当前,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趋于饱和,产业互联网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互联网平台企业纷纷调整投资和运营策略,积极向产业互联网发力。2022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主要平台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展望未来,产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埃森哲预测到2030年,产业互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我国是制造大国、网络大国,拥有工业体系完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的市场优势,发展产业互联网潜力巨大,也为平台企业转型创新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新空间新赛道。
从国际拓展看,平台企业全球化发展进程提速。“走出去”成为平台企业的普遍共识,全球市场拓展全面加速。目前,我国市值排名前十的平台企业中,70%的企业已布局海外市场并加速推进,腾讯、阿里巴巴等主要头部企业2021年国际投资交易同比增长约45%。2022年1季度,Tik Tok(海外版抖音)月活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超过YouTube,成为全球第一大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展望2023年,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将不断深化,随着“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多层次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加快建立、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的积极加入,平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进一步促进平台企业提升全球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