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海河西岸 筑梦数字未来
无人机盘旋于天开河西园上空,俯瞰之下,“数字岛”的“轮廓”日益清晰。园区内,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专注调试国产操作系统;不远处,恒利德(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埋头于数据安全评估。作为河西区数字经济版图的“核心引擎”,这里已汇聚83家创新企业,其中新落地企业79家、OTC入板入库企业2家,产业生态竞争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河西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及周边纳入天开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的契机,锚定建设天津市“数字岛”目标,谋划“一岛三园”蓝图,深化数产融合,驱动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发展。
当前,由河西区与市数据局共建的天津数字岛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已正式启动,旨在打造数据产业资源聚集区、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示范区,为“数字岛”产业能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日前,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地落地天开河西园。“天津在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场景上的前瞻布局以及河西区对密码产业的高度重视,是我们落地的关键吸引力。”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地负责人刘书勇表示。基地将依托其在密码算法、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科研资源,推动河西区密码产业实现快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里产出的每一行安全代码,都将为“数字岛”乃至更广阔区域筑牢安全基石。
在天津软件园河西园,创新脉动同样强劲。河西区围绕信创、开源软件、数字化转型服务、专业软件人才培养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开园一年多,已吸引中软国际、开源中国、三顾云等160余家企业扎根发展。
聚焦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河西区还充分发挥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主题园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效应,在产业协同、数字赋能、招商引资上,强化与天津数字岛数据要素产业园、天津软件园河西园等特色园区的互联互动,主题园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生动图景。独特的“无界”理念,推动着数字设计、数字金融、数字航运、数字出版等产业在此协同联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数字经济生态。

在科大讯飞天津公司的展厅里,其搭建的全国首个融合大模型的“河西教育数字基座”正流畅演示。“河西区精准定位信创与开源生态,聚集了大量上下游伙伴,极大便利了技术协同与场景验证。”科大讯飞天津公司总经理李文祥表示,河西区提供的专项政策支持与人才服务,为企业专注研发创新解除了后顾之忧。
园区蓬勃发展、企业向上生长的背后,是河西区坚实的政策保障与要素支撑。“我们用好用足市级产业政策,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形成梯次发展格局。”河西区数据局局长崔晶介绍,“目前,全区拥有数字经济核心规上企业55家,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12家,平台经济企业8家。”同时,河西区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金融创新和产业融合服务企业落地落户;持续深化与高校、人才联盟合作,依托《河西区人才服务政策16条》,落实对数字经济人才的支持政策,加快形成“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如今,河西区数字经济的宏伟大厦正由“一岛三园”的坚实基座层层托起。从专注技术攻坚到打造信创生态,再到推动融合创新,鑫恩华、汇智星源、现代医疗大数据、心智互动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已在各自领域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轨迹。

今天,2025天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场对接会在位于河西区的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举办,聚焦脑机接口、具身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三大前沿赛道,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对接平台,通过专题活动推动精准招商,推动河西区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
“河西区将紧扣‘数字岛’目标,畅通数据、技术、人才、资本等关键要素循环,以重点园区为支点,撬动数字经济全链条能级跃升。”崔晶展望未来。
数字浪潮奔涌于海河西岸。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数字经济向新而行,奋力描绘着经济强区品质之城的鲜活篇章,擘画着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