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 | 数据要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都有哪些新动态……

来源:经济日报、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07

西北地区首家数据要素产业园在兰州开园

经济日报

7月1日,兰州市永新国信数据要素产业园举办开园启动仪式,标志着西北地区首家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  

据悉,该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2.35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由甘肃科技集团所属西北永新和国家信息中心国信安全甘肃中心、北京国弘天润数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运营。该园区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深化推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绿色能源等13个发展数据要素产业重点领域,引育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广泛的数据要素生态圈企业。

开园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为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单位授牌,并为进站专家颁发聘书。永新国信数据要素产业园与麒麟软件、甘肃铁塔、甘肃融合数智等14家配套供应链企业、科创企业及军创企业现场签约。

目前,“东数西算”研究院、甘肃铁塔等13家企业及机构已入驻该园区,国家信息中心(国信高地商务信用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炼数湾(浙江嘉兴)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预计入驻园区企业将达到20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逾百亿元。


北京西城发布首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清单

经济日报

7月3日,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马连道中国数据街”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西城分论坛举行。论坛活动以“数启未来 智汇西城”为主题,开幕式上,“西城区首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及“数据汇聚治理及加工应用平台”正式发布。

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东伟在致辞中表示,西城区聚合力、集活力、齐动力,正以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再造一条金融街的规格力度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决心,推动“马连道中国数据街”建设。展望未来,西城区将以“马连道中国数据街”为主平台、主载体,推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聚焦城市更新,持续铸牢数字底座,加速将马连道地区打造成为全功能链特色街区,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一流的空间和服务;聚焦合作共赢,更好发挥数据街合作发展联盟的黏合作用,为产业链上下游机构搭建供需对接、资源共享的桥梁;聚焦场景打造,充分激活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构筑数字生活的新图景,全力打造中国数据产业第一高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在致辞中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正从推动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拓展数字经济合作空间等方面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各项工作,将继续支持西城区的创新探索,协同各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市大数据中心主任张琳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将按照“一区三中心”的架构,深入推进全市数据工作,在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培育繁荣数据流通交易生态、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强化数字科技创新能力、统筹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领域区域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希望西城区以“数据要素×金融”等重点领域为依托,助力北京全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数字经济专班执行长唐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加速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着力打造政策高地、可信空间和数据工厂,力争成为国家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将在西城区扩区揭牌,希望西城区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要素产业方面先行先试。

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数字经济专班执行长唐建国,共同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揭牌,先行区扩展至西城区,有助于释放西城区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海量优质数据资源优势,支持西城区在数据产业培育上深入探索,在完善和集中试点制度机制上先行先试,形成机制制度创新引领示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改革驱动力。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贱明与西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数据局局长杨秋签署“马连道中国数据街”电力数据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发挥电力数据优势,集中力量在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等领域打造多样化应用场景,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载体。聚焦“数据要素”赋能“马连道中国数据街”建设这一主题,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专家共话数据街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据了解,论坛构建了“1+3+N”活动体系,即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3场平行活动(分别聚焦游戏责任、数据要素、数字原生)、N场特色活动,全力举办一届“展现西城优势特色、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数字经济盛会,加速推动“马连道中国数据街”建设,助力打造服务高效、发展高端、治理精细、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之城。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人民日报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全文如下: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我们深感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潜力,认识到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场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安全和伦理方面。

我们强调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必要性,同时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类社会发展。我们相信,只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一、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我们愿积极推进研发,释放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应用潜力。鼓励创新思维,支持跨学科研究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向善发展。共同关注和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引导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人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倡导开放与共享的精神,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合作平台,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平分配,避免技术壁垒,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

以高水平数据安全保障高质量数据发展,推动数据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反对歧视性、排他性的数据训练,合作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更多养料。

建立合作机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率先在制造、物流、采矿等领域加速智能化,同步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的共用共享。

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加强教育培训与人才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水平。

呼吁各国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原则,确保各国在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

尊重各国自主发展的权利,鼓励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呼吁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国际合作中,遵守产品与服务对象国的法律法规,遵守适用的国际法,尊重其经济社会制度、宗教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

二、维护人工智能安全

我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愿推动制定数据保护规则,加强各国数据与信息保护政策的互操作性,确保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法使用。

我们认识到加强监管,打造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和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必要性。我们将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人类决策与监管下,以人工智能技术防范人工智能风险,提高人工智能治理的技术能力。我们鼓励各国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和科技伦理审查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行业制定更为及时和敏捷的自律规范。

我们愿加强人工智能相关的网络安全,增强系统与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防止黑客攻击与恶意软件应用。在尊重运用国际国内法律框架前提下,共同打击操纵舆论、编造与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合作防范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事非法活动,共同打击窃取、篡改、泄露和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推动制定和采纳具有广泛国际共识的人工智能的伦理指南与规范,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其被误用、滥用或恶用。

三、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我们倡导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欢迎加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鼓励国际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发挥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参与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我们愿加强与国际组织、专业机构等合作,分享人工智能的测试、评估、认证与监管政策实践,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可控可靠。

加强人工智能的监管与问责机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合规使用与责任追究。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

我们愿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机制,包括公开征求意见、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公众参与到人工智能决策过程。

加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认识。开展科普活动,普及人工智能知识,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与安全意识。

五、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

我们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创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等。鼓励创新思维,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潜力与贡献。

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社会福祉,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

我们深知,这份宣言的落实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全球各国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等利益攸关方能够积极响应,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共同维护人工智能的安全,赋能人类共同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