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 | 北京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可评职称;郑州市激活高质量发展数字引擎;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

来源: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05-23

北京市

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可评职称

16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职称评审专业的通告》,新增网络空间安全职称评审专业,畅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本市首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职称评价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北京聚集了大批优秀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新增设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职称设置初、中、副高、正高四个等级,名称分别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凡是在北京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在网络与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领域从事研发、服务、应用和监管等相关工作的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均纳入本市职称评价范围。

网络空间安全职称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分为网络与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四类,并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分别制定业绩、成果条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将打破职称评价“唯论文”的固有模式,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申报人可自主选择研究报告、项目报告、国家标准、发展规划、论文专著等代表作成果,参加职称评审。

网络空间安全职称实行社会化评价,初、中、副高、正高四个等级均通过评审认定职称。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开展专项评审,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称证书后,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自主、择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郑州市

激活高质量发展数字引擎

当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强劲的增长极之一,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正引发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革。

  日前,郑州高新区召开2024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指出,2023年,数字经济加速赋能郑州高新区发展。过去的一年里,郑州高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集聚创新要素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3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08家高新技术企业、430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0.99%的全区创新研发投入……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汇聚起强大的创新资源,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伴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数字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2023年,郑州高新区举办第一届中原数字人才发展大会,旨在加速数字人才集聚,推动“数字郑州”再上新台阶。首期规模1亿元的郑州高新人才科创基金在发展大会签约落地,为引进数字人才提供资本支持。据介绍,郑州高新区目前坚持引育并举,建设人才高地,已经培养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人才队伍。
  在产业方面,郑州高新区具备独特优势,产业高地初具规模。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依托园区内资源,构建“4+4+4”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即“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四大未来产业”。其中,聚焦智能传感器这一数字经济的重要风口,郑州高新区加快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项目负责人刘鹏表示:“我们在启动区的一号地块打造了众创空间,旨在让传感产业链共享办公品牌,为创业者、中小企业、自由职业者等提供联合办公及企业配套服务。”借助众创空间,超大量高速流动的数据信息流可以跨越空间距离或地域限制,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了给数字经济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郑州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广场,集聚160余家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超过1500亿元。郑州高新区先后引进深交所河南服务基地、面向北交所的鼎豫向北股权投资基金等,出台《郑州高新区中原基金小镇管理办法》,打造中原基金小镇。
  “中原基金小镇布局打造基金创投集聚区。未来这里将集聚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各类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基金投资未上市科创企业,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构建良好金融生态。”郑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部金融办公室工作人员寄静媛告诉记者。
抢抓发展先机 支撑“算力之城”建设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现阶段,郑州高新区已经构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立体化基础设施,梳理了基于“数据感知—数据处理—数据服务—网络安全”的产业发展生态,畅通了“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协同创新路径,形成了“超前+有力”“前沿+智能”“融合+赋能”“智慧+便民”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链,全面推进郑州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郑州高新区大力推进郑州市“算力之城”建设,借助算力提高城市“脑力”,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为了提高算力,郑州高新区建成国内首个国家级“经典+量子”超算中心。记者走进郑州超算中心,只见机房内机器轰鸣、红点闪烁,大型服务器正进行精密计算。中心输出的算力支撑着一个个应用场景高效运转。
  “郑州超算中心的超算应用可谓是‘算天、算地、算人’。”郑州超算中心副主任郭恒亮介绍,中心成立了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研究所内设并行计算实验室、自主可控实验室、应用研究实验室、量子计算实验室等,对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除了需要超前布局的算力,还需要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当前,5G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具代表性、引领性的技术,正在加速影响和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郑州高新区目前已经实现信息基础设施的全域覆盖,包括2325个5G基站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批绿色数据中心。
数字技术赋能 释放园区发展潜力
  数字经济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和新优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已带动郑州高新区传统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模式发生明显改变。
  位于郑州高新区的河南华鼎冷链仓配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体现着这种变化。这家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冻品交易和大数据服务等业务。依托大数据和物联网,企业得以实现数字化,供应链和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高效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冷链方案。
  在数字技术的持续赋能下,郑州高新区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正星科技、新天科技等23家企业获批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推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获批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依托郑州高新区产业链,数字经济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和更丰富、拥有更高附加值的发展路径,数字经济正助力郑州高新区飞速发展。
  “2024年,郑州高新区将积极探索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加速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高新区将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方面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集聚。”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说。

西藏自治区

青稞种植用上数字化系统

“数据给我们种好地添底气”

阳春三月,正是播种青稞的好时节。西藏日喀则的天刚蒙蒙亮,拉孜县坚达村村民达瓦加拉就出了门,匆匆往党群服务中心赶。

“青稞可以开种啦!”远远看到达瓦加拉,村支书开尊笑着迎上前,“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监测土壤养分,也看了村里的气象数据,今天就是好日子。”

村里怎么观察土壤和天气?

记者跟随开尊走进坚达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一块大屏幕格外醒目。屏幕上,耕地分布、气象数据、土壤墒情、虫情监测等信息一应俱全。“这是县里统一装配的青稞产业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3月16日上线启用。”开尊介绍,平台不仅可以准确记录不同耕地青稞的亩产量、农药化肥消耗量、绿色防控支出等变化,还可以分析农机耕作轨迹和作业效率,实时监测气象变化,为青稞生产提供数据支持。“现在,数据给我们种好地添了底气。”开尊说。

聊天的工夫,达瓦加拉已驾驶着旋耕施肥播种机来到地头。当记者赶到时,他正对着驾驶室里的一块屏幕,熟练地点击操作。“村里每台农机都装有智能数字农机监测系统,今年县里还专门组织了操作培训。”达瓦加拉使用的系统,和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平台联了网,不仅能精准报送农机作业现场状况,还可以根据耕地对农机作业参数进行设置,提高田间作业效率。

拉孜县是西藏有名的粮仓。近年来,当地探索用数字化和现代装备等高科技手段开展青稞种植。“数字化手段可以用于农事记录,实现耕地矢量化管理、农情实时化监测、农机可视化作业、农技系统化帮扶、种植全程化追溯等。”拉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次仁说,对青稞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数字化变革,减少灾害风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强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有了保障,种植户也有了更多选择。达瓦加拉家有耕地120亩,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我们家6个劳动力,过去一年到头都得扎在地里,现在用上数字化系统,我们夫妻俩就能照看过来。”达瓦加拉说,其他家人外出务工,再挣一份收入。坚达村还成立了农业机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瓦加拉成为合作社成员,参与为周边村子提供的托管服务,每年还可以拿到7000多元工资,“粗粗一算,去年全家收入超过24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