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天津 | 本周各区数字产业新动向

来源:“天津数港”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9-16

河东区:手机下单快递送药,“云药房”便利“到家”了!

73岁的任梦云患有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以前每月都要往返距家较远的三甲医院取药数次,非常耗时耗力。在家庭医生的建议下,自去年年底,任大娘开始在社区医院复诊取药。9月8日,任大娘再次来到河东区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取药,对于“云药房”带来的这种新的取药方式,她连连称赞:“现在在社区医院开药太方便了,基本能满足我的需要,暂时没有的药还能从网上下单邮寄到家,大大减轻了我们全家的负担。”

任大娘患糖尿病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河北区的一家三甲医院就医取药。“随着岁数越来越大,确实感觉力不从心了。”任大娘告诉记者,“其实我家离社区医院很近,后来知道社区医院也能取药,还有‘云药房’的支持,进口药也能拿,我就决定以后都在社区医院取药了。”

“云药房”不仅便利了群众,也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建设工作。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几个居委会所涵盖的社区,前来就诊的大多是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员相对固定。

“基层医院一般常备的药品有300多种,基本都是集采药品。有市民需要其他药品就要在楼下登记,然后我们进货,到了之后再打电话给患者过来取药,一般要等一个星期左右。否则患者只能去二级或者三级医院开药。所以,我们有时能收到患者对于药品不全的抱怨。”大直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吴秀艳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的签约居民达到23000多人。有的老人冬天到南方居住,不可能一下开两三个月的药带走,这种本人不在天津的情况,就可以用线上复诊的形式开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他们的用药问题,是便民的一种方式。”吴秀艳说,“目前,‘云药房’基本上能够满足老百姓需求,也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也在大幅提升。”

近日,天津市出台了53条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具体举措,其中包括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启动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云药房”“云服务”工程。记者从微医集团了解到,自2020年天津市政府与微医集团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机构主导和支持下,微医集团积极助力天津数字健共体建设。目前,数字健共体“云药房”已涵盖3000余品规药品,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满足基层慢病患者用药需求,为本市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

市民可在基层医院取到原来要去三级医院才能取的处方药品,不仅少跑路,还享受了更高的报销比例。如果不便到院或者院内药房没有所需药物,还可以足不出户用手机操作,通过线上问诊,使用医保复诊购药,享受一级医院报销比例,并享受药品配送到家服务。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至今,“云药房”已累积服务460余万人次,并提供送药到家服务52余万人次。

滨海新区:打造冻品“网购中心”!冻品产业数字化运营总部落户东疆

近日,国内知名冷链电商平台“美肉商城”运营方北京美肉科技公司在东疆成立冻品产业数字化运营总部。

美肉科技将以东疆运营平台作为公司国内总部及未来上市主体,充分利用东疆冷链产业发展优势,开展冻品产业数字化运营,打造冷链物流、冻品贸易、国内分销、原料加工、仓配一体化的冻品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美肉商城”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冻品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超15000家,活跃用户超6000家,累计销量超40万吨,交易额超87亿元,和全球70%的肉类出口产区有合作关系,核心供应厂家为全国主要肉类屠宰企业。

东疆作为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口岸、载体、政策和服务等方面优势,践行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积极构建冷链产业生态,聚集了包括蒙牛乳制品、天津食品集团、李先生、海底捞、嘿嘛等一批冷链产业链企业。今年上半年,东疆实现冷链产品进口额76亿元,其中肉类进口额54亿元,同比增长26%。

东疆将持续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吸引冷链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推进东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高质量建设,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

静海区:雷达、无人机等齐上阵“云记忆”保障“塔健康”

日前,在静海区台头镇,国网天津高压公司特高压输电无人机巡检专责工南杰胤在确认周围风速、湿度环节满足要求后,操作激光雷达云扫描无人机升空,朝1000千伏廊河线某铁塔飞去——记者从电力部门获悉,针对防洪防汛后设备检测,国网天津电力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对特高压、超高压等138基铁塔运行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并分析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而造成的天津大清河上涨水位逐步消退,但东淀蓄滞洪区内仍有大量的特高压铁塔基础被水淹没。为评估洪水对特高压输电设备的影响,国网天津电力运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云扫描、全站测量仪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评估在运的输电线路杆塔运行情况是否良好。

“我们首先要对雷达进行标定,标定的时候无人机会反复做一个加减速运动来完成雷达自动修定,确保不同高度的云点采集正常。”南杰胤介绍,“针对每基杆塔,航线我们会提前规划好,然后由无人机自动完成飞行任务,完成铁塔数据收集。”

采集、旋转移动、采集……20分钟后,南杰胤操作的无人机完成了激光雷达云扫描工作。随后他和同事第一时间回到天津电力防汛抗洪临时指挥部,来自输电运维、检修专业的各位专家在此“会诊”。南杰胤将雷达数据导入电脑,并在特定软件上新建作业任务,完成参数设置,雷达数据通过解析自动生成了点云数据,再经过简单的裁剪、上色,不到5分钟,一个彩色、立体的1000千伏廊河线某塔三维模型清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不同高度的塔材反映到模型上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通过临时关闭塔体中段等一些不必要的序列元素,我们重点聚焦分析杆塔的基础情况。”南杰胤介绍,“通过云采集数据、建模后任务执行以及数据汇总,我们将各项分析结果进行‘记忆’留存,再对比之前的‘记忆’数据库,可以精准判断特高压铁塔基础乃至塔体的动态变化,确保特高压输电线路健康运行状态。”

据悉,点云建模分析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测量杆塔倾斜度,分析系统首先对杆塔基础中心桩位置和杆塔顶部位置中心进行计算,得出杆塔的倾斜度,并与以往采集的激光点云数据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塔体偏移量,以此判断杆塔运行工况。通过数据比对,廊河线路相关杆塔基础、运行情况均良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