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天津 | 数字生活、数字经济……这些区有了新动向→

来源:津云客户端、“网信河东”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1-11

滨海新区

天津首个直播电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落户生态城


  记者今天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悉,我市首个直播电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落户北科建生态城直播电商产业园,将为生态城及周边区域直播电商企业及个人主播提供政策宣传、专业指导、法律咨询、需求收集、协办活动、监督检查6项知识产权服务。

  在现场,《中新天津生态城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南》《中新天津生态城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引》也同期发布,旨在有效指导直播电商、跨境电子商务行业防范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实现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生态城积极落实《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年)》《滨海新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发挥知识产权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今年,生态城建成滨海新区首个跨境电商海外维权工作室,在滨海新区率先发布14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指导企业争取市、区两级知识产权项目资金,联动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建立滨海新区首个三方协调联动服务团队,累计为近20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来源:津云客户端



河西区

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


  农贸市场是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更是体现城市和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窗口。河西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累计吸引各类投资约3250余万元,通过数据赋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监管,让传统农贸市场变为“智慧市场”“放心市场”。全区现有各类农贸市场36家,目前已完成新世纪、郁江道、麦稻香、友谊、越秀等15家菜市场的智慧提升。

  信息公示标准化

  农贸市场内设置智慧化数据公示屏,端口对接商户智能电子秤,实时传输销售数据,将商品销售量排行、平均单价、销售额等信息以图表的形式清晰醒目地展示,让消费者直观了解市场的各项情况。

  市场管理规范化

  市场开办方通过市场管理系统对商户档案、日常管理、实时监控、人流管控等进行规范化数据化管理;商户通过商户管理系统,实现证照公示、商品管理、价格公示、商品溯源及交易信息管理。

  一码溯源便利化

  农贸市场为经营商户统一配置多功能显示屏的智能溯源电子秤,商品称重后,计量秤自动显示重量、单价、总价,消费者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追溯码”实现销售主体基本信息、索证索票信息等在线查看。

  快检服务数字化

  在农贸市场建立食品快检室,在农产品上市的第一时间进行检测、第一时间出具并公示结果、有问题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同时,持续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等活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抽检、快检的筛查作用,最大限度防范食用农产品销售环节风险隐患,扎实提升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的智慧监管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

  下一步,河西区将聚焦群众关切,聚力民生服务,有力推动市场供应保障监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努力促进农贸市场文明诚信经营水平和服务品质双提升,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



来源:津云客户端



河东区

召开数字经济座谈会


  日前,河东区召开数字经济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扎实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实现新突破。区委副书记、区长于瑞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十余家企业负责人、行业资深人士及河东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发言,立足企业、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就如何促进河东区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出“金点子”。

  于瑞均认真听取发言,在交流座谈中对企业家长期以来为河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随后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品牌及数字化治理等提出要求。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近年来,河东区锚定“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四个之区”建设,扎实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着力推动创新转型,加快业态调整,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随着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交叉、融合与协同,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涌现出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要抓住机遇,发挥区域优势,抓紧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建造载体,开展数字化改造,确保有企业、有项目、有规模。要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企业要将眼光放长远,加强创新能力,在数字技术选择上下功夫,做好技术培育。要优化数字产业结构,开阔思路,以头部企业作为产业支撑,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作为技术支撑,结合区域实际,补齐产业短板,将AR、VR融入场景,通过可视化增强现实引流。要做好人才培养,将数字经济产业于与人力资源产业相结合,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抓手,建设数字人才创新基地,真正将大数据人才引育实体化、项目化。要将人工智能应用与国际接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贸易服务,打造“数字河东”招牌,实现数字友好城市。要促进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普惠民生,推进数字化成果的普及和应用,融入社会治理,让百姓和中小企业及时享受到数字技术进步的成果。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突出重点,聚焦服务,提升政策精准度。

  于瑞均强调,数字经济是稳增长促转型重要引擎,要加快调整方向,围绕盘活资源,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要从产业规划入手,以棉3数字经济园建设为抓手,将无形的数字资产变为有形的实体资产。要加强数字赋能,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向园区内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实现数字产业生态的聚集。相关部门要在数字领域不断深耕,加强能源数字化,逐步推进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等,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实现“双碳”目标。

  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涛参加。


来源:“网信河东”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