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天津 | 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本周津城数字化发展新动向

来源:津云 发布时间:2023-11-04

01中新天津生态城

复制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生态城助蒙古乌兰巴托市建卫星城


  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携手蒙古乌兰巴托市卫星城与经济特区发展局,签署智慧城市经验复制推广协议。生态城将助力乌兰巴托市打造生态绿色、产城融合、智慧开放的卫星城。

  围绕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数字新型基建布局、智慧应用场景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等领域,生态城发挥经验优势,通过召开研讨会、举办合作论坛、组织现场参观等方式,向乌兰巴托市复制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据了解,此前,生态城还面向新疆若羌启动智慧城市复制推广工作,并与安徽灵璧、大连金普新区等对接,推介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今年,来自广东、浙江、山东、四川、云南等地的近40个团队来到生态城调研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近年来,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生态城围绕“惠民、兴业、善政”,先后推出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42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成为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生态城在2019年编制了全国首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并于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对外发布。为及时总结梳理智慧建设成果,生态城每年发布1次《全域智慧城市白皮书》,为城市建设者提供“智慧样本”。


02天津市医疗保障局

天津夯实医保大数据应用基础全面提升医保服务效能


  天津市医疗保障局不断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医疗保障信息化发展安全底线,积极拓展医保大数据应用空间,全力以赴促进医保服务效能提升。

  一、强基础,筑牢医保数据安全基座。一是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基础建设。扩充建设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配套资源,增加服务器353台、安全软硬件设备91台(套)、终端安全设备5100台(套),平台计算和存储资源全面提升。二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从数据采集、传输与储存、应用、共享、开放、清理与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字段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网络和数据安全应急预案》,规范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流程,严密组织安全风险排查,参与市级攻防演练,及时封堵安全漏洞,严密监控、迅速处置安全风险。

  二、抓运维,保障信息平台平稳运行。一是严格规范运维管理。印发《需求管理办法》,对各项业务需求进行编号分类登记管理,坚持周例会,解决疑难问题,统筹分配任务,通报重大事项,重保时期提前统筹安排各厂商在运维现场、AB机房的巡视、监测等运维工作。二是加强运维团队建设。从局系统抽调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成立运维团队,通过组织数据安全管理、电子档案系统、需求管理平台、云桌面等业务培训,参加阿里云云计算工程师培训,不断提升运维团队整体业务水平。三是持续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邀请技术专家对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网络数据安全知识、密码应用知识讲座,提升全员数据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

  三、促应用,助力服务管理能效提升。一是实现医保智能监管。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的智能监控,建设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范围,累计上线智能审核规则112类,共1.2万余条,实现了审核场景、人群和支付方式的“全覆盖”,联网直接结算医疗费100%全覆盖审核,同时向全市16个区医保局分配智能监管系统权限50项,助力各区更好履行属地基金监管职能。二是丰富便民服务场景。全城通办医保服务事项达到22个、下沉街道“社区办”达到11个、“一网通办”零跑动事项达到11个,“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医保服务事项比例达到100%,京津冀区域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以视同备案方式实现“免备案”,向235家医院投放486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实现人脸识别、无卡就医。三是推动数据共享共用。加强与政务公共平台对接,推进医保相关业务在“津心办”APP、政务“无人审批”等自助终端办理,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使用、谁负责”和“统一出口、统一规范、统一流程、按需申请”的原则通过天津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对外提供或申请共享数据,同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残联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累计共享25类信息,为各部门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扎实推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03滨海新区

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启动


  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日前正式启动,我市滨海新区与其他29个市(区)一起被纳入首批试点,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据滨海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纳入首批试点后,滨海新区将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建立“企业+服务商”联动机制,协同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N+X”模式。即:根据试点细分行业的共性需求,打造N个共性数字化应用场景;区别企业个性需求,打造X个特色化应用场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所遴选服务商与企业做好精准对接,撮合企业自主选择服务商进行数字化转型服务。 

  在细分行业选择方面,将选取智能测控装备制造、重大成套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3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行业;在被改造企业方面,将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534家中小企业纳入改造范围;在数字化服务商方面,将遴选出30余家行业内较为知名的数字化服务商;在推进机制方面,将建立起区领导牵头、财政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通过试点,我们将努力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梳理一批数字化转型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该负责人介绍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