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津数港 > 正文

一周大数据 | 贵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湖北布局构建算力设施集群 竞逐产业新赛道……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13

贵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戴上特制眼镜,穿梭于寨头巷尾,每到特定景点,眼前便呈现与实景完美融合的动画特效。虚拟景象+实地场景赋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迸发魅力,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新推出的“智慧旅游”应用场景。

  VR/AR导览、云直播、AI互动、景区智能管理,贵州发挥5G高网速、低延迟优势,开发出一系列文旅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助力文旅市场快速复苏。今年“五一”假期,贵州接待游客3114.6万人次、总收入185.88亿元。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希望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贵州持续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以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依托大数据先行优势,贵州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以数字化融合改造赋能企业转型升级。走进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和生产线上有高清摄像头、工控机、传感器,机器和员工工作动态在屏幕上实时呈现。“通过生产经营数据云端一体化,系统实时自动汇总产销全流程数据,生产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三成。”变化之大,让企业负责人王传福感触颇深。通过数字化赋能,公司从传统电缆生产企业转型为智慧工厂,2022年完成工贸产值28.6亿元。

  “产业数字化立足于各行各业需求,针对企业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胡建华介绍,截至目前,贵州实施数字化融合改造的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带动2.5万家企业“上云用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44.5%,较2017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贵州建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气势恢宏的太空场景、酷炫逼真的机械元素……今年多部国产影片的特效渲染,出自贵州贵安新区超级计算中心。“去年,我们为超过20万用户提供了云渲染服务算力支撑,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算中心技术研发部部长彭本黔说。

  2022年,贵州成功跻身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序列,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也入选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贵州成为集聚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重点数据中心达37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4个,投资10亿元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项目正加快建设。

  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贵州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圈。为建设贵州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应运而生,一年多时间已吸引488家大数据企业落户。“看重这里的产业生态,许多产品不出园区就能找到应用场景。”西能电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奎说。入驻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不到一年,公司主营业务从以通信技术服务为主转向开发大数据信息化产品、服务,正着手孵化一批创新项目。

  眼下,贵州正在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3个千亿元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六大领域深入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智慧文旅、数据交易等12个特色产业生态,以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

  2022年,贵州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比重已超过9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90.5%,数字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布局构建算力设施集群 竞逐产业新赛道

  湖北布局构建算力设施集群,力争到2025年成为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核心区。2023东湖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大会11日在武汉开幕,记者获悉上述消息。

  此次大会以“数智双擎 算融未来”为主题,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聚焦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打造等展开探讨。

  近年来,中国算力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中国算力规模达180EFLOPS(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位居全球第二位,年增速超过25%。其中,以智能算力和先进算力增速最快。

  中国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表示,面向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算力产业既要自立自强,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要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表示,要推进产业生态建设,有效对接科技供给和算力市场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湖北是华中地区算力中心的创新圈。目前,该省算力与大数据产业规模750亿元(人民币,下同),位居中部第一。全省工业企业上“云”总数4.8万家,覆盖率逾50%,并推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等典型应用场景150个。

  截至目前,湖北已建成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等算力集群,还将加快武汉超算中心二期、武汉中科云超算中心建设。现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进行了创新成果发布。自投运以来,前述两中心已为数百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提供公共算力服务,均实现饱和运行。

  湖北近日出台措施,从基础设施升级、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奖补等方面发力算力与大数据产业新赛道。力争到2025年,实现算力与大数据产业突破1500亿元。


山西连续4年举办数字经济峰会 给转型注入动力

  集聚数字经济资源,拓展数字应用场景,提升数字经济成色。从2020年至今,山西连续4年举办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简称“晋阳湖峰会”),借此给产业转型注入动力。

  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1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勇介绍,本届晋阳湖峰会将于8月23日至25日,在晋阳湖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酒店举行。

  在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上,能源大省山西谋求抢得一席之地,进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山西累计建成5G基站数8.4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运行良好。太原、大同已入选第二批“千兆城市”名单。山西企业成功申报1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其中8个建设完成并已接入国家顶级节点。

  山西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武东升介绍,山西电子信息制造业多个领域跻身全国前列,2022年实现营收1697.2亿元,同比增长9.4%;软件和大数据产业不断壮大,2022年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10.4%;信息通信业稳步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291.2亿元,同比增长8.5%。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山西繁峙生猪基地、新绛蔬菜基地入选国家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山西累计建成46座智能化煤矿,116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工业领域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总量达到408户,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9.6%,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提高到54.1。

  经过多年发展,晋阳湖峰会渐成山西数字经济的风向标。

  据介绍,本届晋阳湖峰会将设置开幕式、1场主旨论坛、16场分论坛、1场展览展示及相关产业配套活动。其中,16场分论坛将分别围绕算力发展和创新应用、软件产业创新、煤矿智能化、数字交通、数字文博等主题推进行业发展。

  刘勇介绍,本届晋阳湖峰会论坛数量和规模超过历届峰会,将集中展示山西首批认定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及智能煤矿、“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等领域数字转型成果,更加聚焦山西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