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大数据·天津 | 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入选十大进展、数字化为乡村振兴安装“羽翼”......各区有这些动态→
01 南开区
已获全国首张注册证!脑机交互装备进入新阶段
从南开区科技局获悉,“2023年度中国脑机接口十大进展”日前公布,天津市三项成果入选,其中天开高教科创园企业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榜上有名。
由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可实现脑电的高性能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已获批全国首张脑机智能人工神经信息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国产高性能脑机交互装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入加速落地阶段。脑机接口技术被誉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公认的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由天津大学牵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科院半导体所联合研发基于混合脑电特征的超大规模指令集脑机编解码关键技术,由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非侵入神经电生理信号高精度采集芯片,也入围了十大进展。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由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联合开展,在广泛联系学术组织征集的基础上,经专家初选、终选、审议,最终确定了包含从电极、芯片、算法到系统、应用在内的10项脑机接口领域自主创新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其中多项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的填补了领域技术空白。
02 津南区
八里台镇西小站村:为乡村振兴安装数字化“羽翼”
近日,津南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荣登天津市第一批市级数字乡村试点榜单,以此为契机,该村将以场景牵引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挖掘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段时间以来,西小站村加快以数字兴农促进产业振兴,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目前,该村已完成5座设施农业大棚的数字化改造,通过安装物联网终端,实现智慧化、数据化的种植环境检测和自动化、远程化的田间管理操作,推动大棚经济提质、降本、增效。同时,依托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采集系统,完成了15亩的智慧农庄建设,为农田植入科技元素,助力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
数字技术高渗透、广覆盖的特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西小站村建成了天津市首家数字移动博物馆分馆,通过5G+VR+AR技术,打造没有“围墙”的数字馆,游客只需带上VR眼镜就能云上参观天津博物馆的展品,感受运河文化、古文化街的历史厚重感,这也将成为发展村庄旅游事业的新引擎。
西小站村还持续提升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水平,在西光剧社、村委会办公用房的屋顶铺设分布式光伏板,强化数据采集,对可控负荷实施检测分析,获取、推送详细用能数据,满足光伏发电、居民充电、农业生产等场景精细化计量,让用电数据尽在“掌控”之中。同时,建设6个智能充电桩,更换电表、燃气表,升级计量方式,让数字打通村庄脉络,方便百姓生活。
数字乡村,试点先行。西小站村还将一方面增设物联网设施、水肥一体机、气象监测站等,进一步提高农业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数字农村建设思路,积极筹建主题电影特效工作室,利用基卡魔控设备和魔控特拍技术,给直播带货和短视频拍摄爱好者提供技术支持;在原有磨坊内植入直播厅和销售平台,扩大优质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的销路,助力西小站村搭载上数字技术快车道,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